小说:听见你的心跳
小说:现言脑洞
作者:林语镜
角色:余笙 杨老师
简介:【生殖科女医生×产科男医生】【双洁+双强+甜虐+豪门】
早高峰遭遇油罐车爆炸事故,余笙忍痛跪地救人。
混乱中她居然清楚得听见了胎儿的心跳声!
怎么可能,炸坏脑子了?
叶杨却说,我信!
从此所有失去的苦,都变成拥有的甜。
书评专区
《听见你的心跳》第5章 我们免费阅读
“对了官人,我的房租到期,准备换房了,先去你那过渡几天?”
柴扉眼睛一亮,懒洋洋的半倚在吧台上,腻歪歪的回答道“求之不得”。
余笙摇了摇头,柴扉这个蛇一样的女人,简直是现代版金镶玉,眼角眉梢尽是风情。
要是肯把和她插科打诨这套用在男人身上,怕是谁也无法招架,可偏偏她是个不婚族,在她眼里,男人如浮云,姐妹最重要。
时间不早了,余笙拿了酒风风火火的赶到师傅家里,还好来的及。
门铃响了。
开门的居然是叶杨!
余笙目瞪口呆,愣在门口,杨老师走上前来把云里雾里的余笙带进屋里
“小余还不知道吧,叶杨是我的亲外甥,你高老师都跟我说了,叶杨这孩子心眼不坏,就是从小就嘴巴不饶人,要么不说话,说话就要说反话,我说他了,你别介意”。
“不会不会,学术讨论嘛,叶医生医术高明,互相切磋也是应该的”余笙脸上带笑,心里却嘀咕,想不到叶杨居然是杨老师的亲外甥,杨老师这么和气的人,居然有这样的冰坨子外甥。
难怪高院长今天打断了叶杨,原来是知道他的脾气,怕余笙不好接招。
“吃菜吃菜”
杨老师和余笙一起坐下,夹了一块红烧排骨塞给余笙
“师娘知道你最喜欢排骨”。
杨老师的手艺余笙是知道的,生的煮成熟的,就是天大的喜事,结婚多年,愣是逼的高院长自己成了大厨,但高院长是四川人,无辣不欢,这糖醋排骨可不是师傅的拿手菜。
余笙试探着尝了一口,大为惊奇,排骨香甜可口,软糯酥烂,几乎可以媲美当年妈妈亲手烧的排骨。
“太好吃了吧,师傅你什么时候这么会烧排骨了”
高文斌笑起来,“我可没这么好的厨艺,这是叶杨烧的”。
余笙惊掉了下巴。
“不会吧,叶医生居然厨艺这么厉害?”今晚余笙真是吃惊到下巴都掉在桌上。
“有什么奇怪,出国在外自己烧菜是看家本领”
叶杨又是那怼天怼地的样子,不过这次的冷冰冰里又透着三分得意。
余笙在心里暗叫了一句,真是个难搞的家伙。
“嘭”
酒开了,香气扑鼻,余笙知道师娘不善酒力,特地挑了这支口感偏甜的葡萄酒,
“波尔多宝嘉龙酒庄,你竟然有这样的品味?”
叶杨饶有兴致的把玩酒瓶,这次换了余笙得意起来。
“有什么奇怪,好肉自然要配好酒”。
高院长夫妻俩哈哈大笑。
“叶杨,这就是你孤陋寡闻了,我们小笙可是一等一的品酒高手”
余笙是个懒于社交的人,除了上班,就是窝在家里或无忧酒馆看书品酒。
酒过三巡,夜已经深了,送余笙回家的任务,叶杨自然是逃不掉的。
“叶医生,其实你今天的问题,也是我一直思考的”。
余笙也常常也该不该的选择里挣扎,她不得不承认,有太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适合受孕。
“我也一直想不到答案,可我只知道,女性在生育面前人人平等,如果她们说,我想,那刀山火海我也愿意闯一闯”
余笙的话,温柔而坚定。她的声音很好听,软糯的声线,脆生生的语调。
有着一丝江南的婉约娇媚,又不失北方的英气果断。
到了目的地停下车,叶杨抬手伸了伸懒腰。
“余医生,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你一样,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所谓的我想,很多时候是丈夫想,婆婆想,社会想,更何况她们清楚一个想字的代价么?侥幸心理罢了,如果结局注定悲剧,多少人还敢想呢?”
昏黄的路灯下,叶杨的目光让余笙不禁打了个寒颤。
他直直盯着她,像是求解,像是质问,让她好不自在,又逃不开。
她的大脑飞速运转,把他说的每个字刻在脑子里,想说什么,又不知说什么,只好用力裹了裹外套,夜里真冷。
医生的职责是保护生命,但叶杨的职责是保护现实的生命,余笙的职责是创造未来的生命。
近一个世纪以来,伦理问题始终是制约辅助生殖技术发展的重要壁垒。
医学的飞速发展,使得人们对待人工授精、试管婴儿的态度,从不接受到逐渐接受,这中间走过了漫长的旅程,无数医生耗尽毕生心血只为造梦。
可是在复杂的临床医学中,看不见的伦理问题依然存在,医生本该救死扶伤,有时却不得不充当刽子手,扼杀生命以挽救生命。
叶杨是个经验丰富的医生,他的质疑没有错,但余笙很贪心,如果可以,她希望每个生命都能好好活着。
走着走着就到了楼下,余笙背对着叶杨正要上楼,突然转过身来
“或者,我们可以改写结局”
叶杨同样没有回答,只是摆了摆手,钻进夜幕里。
是啊,如果时候未到,是不是可以尽力试试,改写结局呢。
这些花了小半辈子精力财力,只为求一个孩子的准妈妈,也许有无数不该怀孕的理由,应该因此剥夺她们做母亲的权利吗?
作为医生,除了指责他们不该冒险,是不是可以再帮她们一把,让她们平平安安接回属于自己的孩子呢?
这一夜,余笙辗转反侧,彻夜未眠。
另一个人,与她相同,盯着窗外一轮残月,思绪万千。
她口中的我们,只是随口说说,却不经意间,引起叶杨诸多往事。
年少时失去了太多,让他没有朋友,也几乎没有亲人,小时候独来独往惯了,从没有人和他说一句,我们。
我们上学。
我们回家。
我们走吧。
这些再寻常不过的对话,于他却总是奢望。
后来人生轨迹转变,身边多的是人簇拥,人们总是说,叶杨,我,叶杨,你。
依然没有人说一句,我们。
叶杨从没有觉得自己孤独,可是不知怎么的,余笙这么不在意的一句话,却让他发现,原来这么多年,他身边空无一物,他并非不在意。
只是习惯了掩饰,习惯了冷漠。
原创文章,作者:林语镜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my1510.cn/xiaoshuo/52632.html